柑橘裂皮病病原(柑橘裂皮病病原是什么)
微信號
WWW2450711172
本文目錄一覽:
柑橘裂皮病發病條件
柑橘裂皮病的發生主要取決于寄主的感病特性。其中,枳、枳橙、蘭普來檬等柑橘品種在感病后會明顯表現出病癥,如新梢出現長形黃斑,樹皮縱向開裂。相反,像甜橙、寬皮柑橘和柚等則較少顯現出病狀,成為隱藏著病毒的健康植株。使用酸橙、酸橘、紅橘和枸頭橙作為砧木的柑橘,通常具有較好的抗病性。
防治 *** 包括注意開溝排水,改善果園生態條件,夏季進行地面覆蓋,冬夏進行樹干刷白,加強蛀干害蟲的防治。病部采取淺刮深刻的 *** ,將病部的粗皮刮去,再縱切口數條,深達木質部,然后涂多菌靈。
③病原菌侵入果實蒂部或臍部,主要表現蒂腐型或心腐型癥狀;若從果皮傷口入侵,果實主要表現黑腐型癥狀。④潮濕條件有利于其發病,果實成熟高時發病加重。
柑橘炭疽病的發病癥狀 該病可為害葉片、枝梢和果實,以葉片受害最重,該病害也是一種重要的貯藏期病害。
柑橘裂皮病為害癥狀
柑橘裂皮病是一種由柑橘裂皮病類病毒引發的普遍柑橘病害,影響多種柑橘品種。這種 *** 對不同砧木的反應各異。
以枳、枳橙和檬作砧的柑橘植株則病狀明顯,受害嚴重。一般表現為砧木部樹皮縱向開裂,春季開花多,落花落果嚴重,病樹矮化。帶病苗木在苗期無病狀表現,田間植株出現樹皮開裂所需的時間一般是在定植后4~8年。其防治 *** 同柑橘碎葉病。
綜上所述,柑橘裂皮類病毒(CEVd)感染可能對柑橘樹造成嚴重危害,表現為鱗皮、脫皮或裂皮現象,影響樹體發育及產量。因此,對柑橘種植者而言,了解和預防CEVd感染至關重要。
柚子裂皮病基本信息
柚子裂皮病,中文名,其病原類別為類病毒,具體為Citrus exocortis viroid (CEV),又稱為柑桔裂皮病類病毒。該病主要危害對象為葡萄柚等柑橘類植物。據記錄,柚子裂皮病在國外普遍發生,國內引進的葡萄柚、檸檬等品種果園中,絕大多數都帶有此病。病害主要影響葉、枝干部位。
裂皮病是一種影響柑橘類植物的病害,主要以枳作為砧木的萊檬在定植2-8年后開始發病。病樹的砧木部分外皮呈現縱向開裂,翹起,并逐漸形成鱗片狀剝落,同時,樹冠呈現出矮化現象,新梢數量減少且生長弱化,葉片大小也比正常植株小。
土壤缺鋅,造成果小皮薄,產生裂果。長期偏施氮、磷肥,土壤缺少鉀、鈣、鋅等元素,果實發育不良產生裂果。病蟲害影響,如早期感染瘡痂病、炭疽病或蟲口傷等,傷口愈合后,果皮硬化結痂引起裂果。防止措施與對策:選擇優良品種 選育果皮結構合理、表現抗裂的品種是解決裂果問題最根本的途徑。
柑橘裂皮類病毒柑橘裂皮類病毒-寄主植物
柑橘裂皮類病毒(CEVd)的寄主范圍廣泛,多限于蕓香科植物,如柑橘屬(Citrus)的植物。此外,茄科的馬鈴薯(Solanum tuberosum)、番茄(Lycopersicon esculentum)、碧冬茄(Petunia hybrid)以及菊科的三七草屬(Gynura)的幾種植物如爪哇三七(G. aurantiaca)也對CEVd敏感。
綜上所述,柑橘裂皮類病毒(CEVd)感染可能對柑橘樹造成嚴重危害,表現為鱗皮、脫皮或裂皮現象,影響樹體發育及產量。因此,對柑橘種植者而言,了解和預防CEVd感染至關重要。
Etrog香櫞861-S-1:以往常用作指示植物鑒定裂皮病,其特征性癥狀是新葉后仰反卷,部分葉脈變黑褐色。由于侵染柑橘的其他類病毒可以引起相似癥狀,近年鑒定裂皮病常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,亦用RT-PCR。甜橙:以枳作砧木,嫁接接種后,在1~2年間,出現典型癥狀,樹皮脫落和起鱗,樹勢減弱,矮化和減產。
柑橘裂皮病的發生主要取決于寄主的感病特性。其中,枳、枳橙、蘭普來檬等柑橘品種在感病后會明顯表現出病癥,如新梢出現長形黃斑,樹皮縱向開裂。相反,像甜橙、寬皮柑橘和柚等則較少顯現出病狀,成為隱藏著病毒的健康植株。使用酸橙、酸橘、紅橘和枸頭橙作為砧木的柑橘,通常具有較好的抗病性。
微信號
WWW2450711172
掃一掃關注我們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,本站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果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的內容,歡迎發送郵件至 201825640@qq.com舉報,并提供相關證據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。
標簽: #柑橘裂皮病病原
相關文章